English

中科院六百万馆藏图书文物将落户中关村

1998-12-23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本报讯 记者近日从中科院了解到,中科院将于1999年在中关村建设一座现代化图书馆。中科院一大批上迄宋明、下至当代的珍贵文献典籍;自30年代日本人初建“北平近代科学图书馆”起,60年来一直扩充丰富,并逐渐形成的一套独特完整的目录体系及散存于全城七八处书库的600余万册各类藏书,在该馆建成之日,将共聚一堂,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利用。

据中科院图书馆郑建程研究馆员介绍,此次建馆面积38000平方米,共耗资金2亿多元,其中用于土建9217万元,档案网络中心3450万元,工艺设备安装2900万元,计算机声像、缩微4700万元,新馆建设将历时800-900天。新建馆主要特色是以现代人思想观念、读者需求观念为着眼点,向国内外先进经验靠拢。

调查情况表明:中科院图书馆典藏不仅包括已整理的8496种善本书和4000余种地方杂志,而且包括日本学者研究本国文化的文献、原中法大学社科藏书、原海关总署藏书、伪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调查部资料4.5万件等,其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之高以及其藏书体系在学术上的完整性、系统性与科学性均为国内其他图书馆无法替代。目前在国际上不仅亚洲,而且欧美等国的东亚图书馆及汉字中心都藏有这个馆的汉籍目录。正因此,当年郭沫若、陶孟和、贺昌群等大学者都先后亲任该馆馆长,使该馆的藏书量与藏书体系都达到历史最高峰。但近年来在经济大潮冲击之下,该馆藏书及文物命运堪忧,不但越来越少人问津,而且由于馆属另一处1000多平方米图书馆用房因建住宅被挤占,不得不在馆内原有空间中挤入更多书藏,致使报纸及精心收集的“文革”小报均被送到造纸厂,相当一部分极有研究价值的藏书被挤放在阁楼与地下室。

调查表明,中科院图书馆建设过程也实属少见乃至罕见。这一工程自1981年就已立项并征地,从“六五”结转到“七五”、到“八五”乃至目前“九五”,历时长达15年之久,中间又被亚运工程挤压一次。中科院从1984年制定计划任务书,1990年调整计划书,1996年调研论证,1997年制定项目建议书,去年9月份国家计委批下1个亿。缺口的1个亿,曾有“土地合作开发”方针,有关人员4年来与外商谈了不知多少家,因种种原因未果。寻求海外捐款一路,也发现外商们不知何故只捐高校,不捐科学院。此事国内外媒体也报道过数次,不见效用。好在科学院1996年在王府井卖地得到1亿元。如今,600万馆藏图书文物终于有了企盼。

据悉,新建图书馆将有六大功能区:一是参考研究区,为读者提供藏、阅、查、借一体化服务。二是馆内藏书功能区,包括读者使用率比较低、使用价值不大、文物价值高的书籍。三是现代化技术应用区,有计算机检索、复制手段,轻型印刷、缩微技术。四是学术交流功能区,包括报告厅,能举办对外交流,展览院士资料、生平事迹、手稿著作。五是图书馆基本业务区,建立书籍数据库、文献采集、加工、情报功能,连中央国家机关图书馆协会、生物工程协会也挂靠在此。六是行政办公辅助区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